新闻资讯

超快太赫兹探测器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
【 2025-08-05 10:05 】【 浏览 219 】

超快太赫兹探测器是一种能快速响应太赫兹波段电磁信号的器件,其核心优势是高时间分辨率,可捕捉瞬态或动态的太赫兹波与物质相互作用信号。太赫兹波本身因非电离性、对生物分子和水的高敏感性,以及适度穿透性,在生物医学成像中具有独特潜力。而超快太赫兹探测器的加入,进一步突破了传统静态成像的局限,实现了动态、实时的生物组织监测。


超快太赫兹探测器

超快太赫兹探测器的核心优势

在生物医学成像中,超快太赫兹探测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两点:

- 动态成像能力:传统太赫兹成像多为静态(帧率低,通常秒级),而超快探测器可将成像帧率提升至千帧/秒甚至更高,能捕捉生物组织的瞬态变化(如细胞运动、血流波动、肌肉收缩等)。

- 时间分辨信息提取:太赫兹波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包含幅度(强度)和相位信息,超快探测器可通过“时间域”信号分析,同时获取组织的幅度图像和相位图像,提供更丰富的结构与功能信息。

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具体应用

肿瘤早期检测与术中导航

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核心差异会显著改变太赫兹波的传播特性。超快太赫兹探测器通过以下方式助力肿瘤检测:

- 动态对比成像:肿瘤组织的血流和代谢活性与正常组织不同,超快探测器可实时监测太赫兹波在组织中的反射/透射动态变化,区分肿瘤边界(如乳腺癌、皮肤癌的浅层病灶)。

- 术中实时验证:在肿瘤切除手术中,传统病理检测需耗时数小时,而超快太赫兹成像可在术中快速扫描切除边缘,通过太赫兹信号差异(如肿瘤组织含水量更高,对太赫兹波吸收更强)实时判断是否残留癌细胞,提高手术精度。

皮肤疾病诊断与伤口愈合监测

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组织,太赫兹波可穿透其浅层(0.5-3 mm),而超快探测器能捕捉皮肤组织的动态生理变化:

- 皮肤病鉴别:湿疹、银屑病(牛皮癣)等疾病会导致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异常(湿疹时含水量升高,银屑病时角质层增厚且含水量不均)。超快太赫兹成像可实时跟踪皮肤太赫兹信号的动态波动(如炎症区域的水分扩散速度),实现早期诊断。

- 伤口愈合跟踪:伤口愈合过程中,组织的水分含量、胶原蛋白再生速度是关键指标。超快探测器通过高帧率成像,可记录伤口区域太赫兹信号的实时变化(如干燥速度、新生组织的折射率恢复),量化愈合进度,比传统视觉观察更精准。

生物分子动态过程监测

生物分子(如蛋白质、DNA、细胞内水分)的构象变化、相互作用(如蛋白质结合)会在太赫兹波段产生特征信号。超快太赫兹探测器凭借皮秒级时间分辨率,可实时捕捉这些动态过程:

- 蛋白质构象变化:例如,肌红蛋白在氧气结合时会发生构象调整,这一过程持续约100皮秒,传统探测器无法分辨,而超快太赫兹探测器可通过太赫兹信号的瞬时偏移记录这一过程,为研究蛋白质功能提供“动态影像”。

- 细胞内水的运动:细胞内的水并非自由流动,而是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“结合水”,其运动速度(如扩散时间)与细胞活性相关。超快探测器可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的时间分辨分析,测量结合水的动态扩散系数,评估细胞活力(如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结合水运动差异)。

动态生理过程成像

生物组织的生理活动(如肌肉收缩、脑血流波动)伴随结构和成分的瞬态变化,超快太赫兹成像可实时可视化这些过程:

- 肌肉收缩监测:肌肉收缩时,肌纤维的排列会从松弛态转为有序收缩态,导致组织折射率的瞬时变化。超快太赫兹探测器可通过相位图像的动态偏移,记录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和范围,为运动医学研究提供量化数据。

- 脑活动的快速响应:大脑局部神经元激活时,会伴随脑血流的瞬时增加,导致局部组织含水量变化。超快太赫兹成像可在毫秒级时间尺度上捕捉这一变化,比传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(fMRI,秒级)更快,有望成为脑功能研究的新型工具。

超快太赫兹探测器欢迎咨询长春博盛量子,0431-85916189